合理冲撞区范围、判定及定义,让你全面了解篮球规则
合理的碰撞区域范围
合理碰撞区域:上图蓝色框内的区域,是一个半径为1.25米的半圆形加一个小矩形(长2.50米,宽0.375米)。
合理碰撞区域范围的确定
合法碰撞区线是合法碰撞区的一部分。如果防守队员的一只脚或两只脚触及合法碰撞区,则该防守队员处于合法碰撞区内。
合理碰撞区域的界定
任何突破进入合理碰撞半圆内,如果进攻球员在空中与防守球员在合理碰撞半圆内发生身体接触,则不应判进攻犯规,除非进攻球员非法使用手、臂、腿或身体。这是为了防止高个子球员防守时站在篮下不动。当对方突破上篮时,对方中锋不动,必然会被上篮球员撞到。这样,只要内线始终有防守球员站在篮下,进攻球员就很难做出漂亮的上篮或扣篮。
合理的碰撞区域有以下限制:
a. 合法的碰撞区只适用于协防队员(没有主动防守控球者的防守队员)。
PS:为什么只设协防队员?因为主力防守队员始终面对进攻队员,并跟随进攻队员移动,在进攻队员进入合法碰撞区之前没有时间就位。
b. 在低位防守区域内发起进攻,合理碰撞区域无效。(请参考“低位防守区域”)
c. 快攻时,所有防守队员均视为协防队员。
d. 在合法碰撞区内,如果协防队员在试图阻挡投篮时垂直跳跃并垂直跌倒,则不会被判阻挡。
e. 如果进攻方球员与协防方球员在合法碰撞区内发生接触,但进攻方球员使用非常规的膝盖或脚部动作,也可能被判进攻犯规。
f. 任何反弹情况均不适用于合法碰撞区:投篮后和产生反弹时发生的接触。
案例研究 1
A1突破后,在合法碰撞区外起跳射门,与在合法碰撞区内建立合法防守位置的B1相撞。
分析:A1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适用合理的碰撞区规则。
案例研究 2
A1运球上篮时,并未投篮,而是将球传给了身后跟进的A2,A2与A1在合法碰撞区内与处于合法防守位置的B1发生碰撞,与此同时,A2也在同一路线上运球上篮。
分析:A1 被判犯规。公平碰撞区规则不适用于 A1,因为 A1 非法用身体为 A2 创造了上篮路径。
案例研究 3
A1沿底线带球,当其到达篮板后区域时,向合法碰撞区跳起,与在合法碰撞区内处于合法防守位置的B1相撞。
分析:A1从低位防守区外发起进攻,并进入了合理碰撞区,因此A1的行为合法,符合合理碰撞区规则。
案例研究 4
A1 投出的球击中篮筐并产生篮板。A2 跳起抢球,然后向处于合法防守位置且在适当冲撞区内的 B1 发起冲撞。
分析:A2犯规,当他试图抢篮板时,合理碰撞区规则不再适用。
案例研究 5
A1在低位防守区域接球并发起进攻,在合理碰撞区与已经建立合理防守位置的B1发生碰撞。
分析:A1在低位防守区发起进攻,此时与在合理碰撞区内已经建立合法防守位置的B1发生碰撞,A1被判碰撞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