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年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规则仅 13 条,如今誉满全球
起初,奈史密斯在体育馆看台的栏杆上钉上两个桃篮,桃篮顶部距地面3.04米。他用足球作为比赛工具,投进篮筐,每进一球得1分,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篮进筐后,都要爬上梯子捡球,重新开始比赛。后来,竹篮逐渐被底部可活动的铁篮所取代,再后来是悬挂在铁环下的网。
到1893年,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已经成型。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和比赛时间都没有严格的限制,唯一的要求是双方上场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球员分别站在两条端线外,裁判员一声哨响,把球抛到球场中间,双方跑进场内抢球,比赛开始。持球者可以持球跑到篮筐前投篮,最先达到预定分数者获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得带球跑动、不得粗暴动作、不得用拳头击打球,否则算犯规,连续三次犯规扣一分;比赛时间定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场地大小也定了下来。 球场上的球员人数逐渐减少到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5人。
1904年,第3届奥运会上首次举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以不同文字出版,发行于世界各地。就这样,篮球逐渐传到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把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统一了世界篮球比赛规则。此后,至1948年的10年间,规则经过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相关的重要变化有:得分后在中圈跳球改为落败方将球掷出后场端线外的界外才能继续比赛;进攻方必须在10秒内将球推进至前场;球进入前场后不得返回后场;进攻方队员不得在“禁区”内停留3秒; 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可罚1次,未中可罚2次,等等。1952年、1956年第15、16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不少身高2米以上的球员。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的“禁区”(也称“3区”),并规定一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1960年代初期关于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由于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为画边线中点,一度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恢复了中场线,继续执行这些规定。 1977年又规定每队犯规10次后,若有防守犯规,可罚2次,若防守投篮时2次罚球中有一人未中,可加罚1次。1981年,10次犯规后的罚球规则减为8次。显然,人员、技术的变化、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又促进了人员、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规则的变化不断对篮球比赛的攻防速度,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意志力、作风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直到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于1896年由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随后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也有此项活动。1910年全运会举行男子篮球表演赛后,篮球活动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学、中学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三地发展较好,水平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直径约1米的中心圈,中心球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放在腰后,任何一只脚都不能走出圈外。技术也很简单,在中心圈跳球后,谁接到球谁就自己运球,越过防守队员后投篮。那时的球只能沿直线运球,传球方法是用一只手或两只手在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单手低手上篮。 立定投篮是不分远近,双手置于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攻防双方的五名运动员分工明确,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中间有人盯防,各自盯防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进攻和投篮,不是后退;后卫的职责是防守和截球,不是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满场跑,只有中锋要兼顾攻防。后来逐渐改为两名后卫,一名助攻(移动后卫),一名留在后场(固定后卫)。两名前锋也改为一名留在前场专攻偷袭和快攻,一名退到后场助攻防守。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 跑动投篮有单手投篮和高手投篮,立定投篮有双手胸前投篮,传球有单手和双手地面传球,运球有双手交替运球躲避防守和越过防守向前推进。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犯规四次即取消比赛资格,队长可以指定任何队员执行犯规罚球。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篮或罚球后,在中圈跳球,比赛重新开始。自1926年以来,中国篮球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大学的詹姆斯·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和创造的,最早的篮球比赛规则也是由奈史密斯制定的。
他当时制定篮球规则的目的是:
①篮球是一项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形的;
② 不允许手持球行走或者奔跑;
③ 运动员可以前往场上任何位置,只要不影响或妨碍对方队员;
④ 运动员之间不准发生身体接触;
⑤箍圈应保持水平。
基于这五项基本原则,奈史密斯先生制定了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最初的篮球竞赛规则一共有13条。这13条规则的基本内容是:
1. 球员可以用一只手或双手向任意方向投球。
2.球员可以用一只手或双手向任意方向抓球或击球,但不得用拳头击球。
3. 球员不能带球。
4.必须用手握住球,不允许用头或脚踢球。
5. 球员不得使用肩撞、拉手、推手、击手、绊脚等方式与对方球员对抗。任何球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视为犯规,再次犯规将被迫停止比赛,击球后方可再次比赛。
如果球员故意伤害对方球员,他将被取消参加整场比赛的资格,并且不允许替补上场。
6. 使用拳击球违反规则 3 和 4
7、任何一队连续犯规三次,对方球队将被判进球。连续犯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方球员没有犯规,而我方球员却连续犯规。
8.如果防守队员没有触球或干扰球,投球入篮后留在篮筐内,视为投篮成功。如果球停在篮筐上,对方触及篮筐,也视为投篮成功。
9. 球出界时,第一个触球的球员将球扔回场内。如有争议,裁判将把球扔回场内。掷球入界的时间为 5 秒。如果超过 5 秒,则将球判给对方球队。
10. 裁判是队员的裁判,有权判罚犯规。当某队连续犯规三次时,裁判将通知助理裁判。裁判有权宣布某队员被取消比赛资格。
11. 助理裁判是球的裁判。他决定球何时开始比赛、计时、判定击球、记录击球,并履行裁判的通常职责。
12. 比赛将分为两个15分钟的时段进行,中间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
13. 进球最多的球队获胜。如果比赛打平,经双方队长同意,比赛可以延长至再进一球。
这13条原始篮球竞赛规则虽然不够系统、不完整,部分条款表述不够明确,但对早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篮球竞赛的管理必须严格、科学、系统。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现代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自1891年诞生以来,经历了起步阶段、提高阶段、普及阶段、全面提高阶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大职业篮球队纷纷进入奥运赛场,更是将世界篮球运动推向了创造新成就的新阶段。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上美国“梦之队”的精彩表现,表明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的综合智力、技能、能力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篮球运动将继续向着“高”、“快”、“全”、“准”的趋势发展,使人们感受到篮球场越来越小,比赛时间越来越短,场上变化越来越快,攻防队员的身体接触越来越紧密,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越来越难分伯仲。
1. “high”的新含义
时代赋予了篮球运动中“高”字新的意义,“高”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世界强队普遍重视球队整体平均身高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球队中的高个子球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就能够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和移动、无与伦比的技术技巧融为一体,展现出精彩的表现,成为当代世界篮球高个子球员的典范。其次,随着大批高个子运动员的涌现,高空竞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否拥有空中优势成为球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各种创新的立体战术配合方式,为世界篮球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2.“快”的延伸
篮球比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秒内完成。世界篮球加强了“速度”意识,掀起了全面的“速度”浪潮。未来的趋势可能是将进攻时间限制在更短的时间内,这将对篮球提出更快的速度要求,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快速技战术。
3.“全部”的演化
现代篮球对于“全能”的要求:第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第二,重视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把自己培养成既全面又有专项技能的运动员;第三,对于教练员来说,要高度重视和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有能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上述诸多因素,同时也要体现教练员的综合才能和综合水平。
4.“精准”发展
篮球比赛高分取得的特点是:一是投篮准确率不断提高,重点是三分球;二是掌握攻防技术、运用攻防技术、变换攻防技术的准确性提高;三是战术配合、空间配合、地面接触的准确性提高。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为世界级的队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整体成员中高个子球员的数量和质量;
二是专门的高大中锋球员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给对手带来威胁和实战力;
第三,需要有核心组织能力、有独特技术的全能型明星球员;
第四,球队个体和整体作战的速度和节奏;
第五,他有独特的个人和团队防守意识以及独特的技术;
第六,教练员要具备较高的智力结构,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并与科学的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