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上的点心 大宋宫词虽剧情失望,但宋朝生活的丰富多姿远超想象
如果说有办法挽救这部“神剧”,那大概就是用一部讲述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形式,带领人们去感受宋代的优雅生活。
▲今日的开封清明河园。 焦小翔 摄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废除宵禁,市街合一,栅栏拆除,店铺纷纷建立。北宋时期,汴梁城的夜市“至三更,五更复,通宵皆游乐”。宋代生活的丰富多彩,远超乎想象。
正如《东京梦华录》中所描述的那样:“所谓花阵酒田,香山药海,亦有幽巷酒肆,宴厅歌厅,数以万计,不愿一一列举。”
▲曲院风荷作为宋代酿酒基地,也为青梅酒增添了一抹荷香。摄影:卿建
这些有别于现代“钢铁森林”的优雅享受,不仅仅是久居城市“战士们”“不想被琐事打扰”的一种方式,在繁忙之余,或许还能听到忙碌世界里不绝于耳的声音。
那么,宋代人民的闲适生活究竟有多极致呢?
三千种美食,每一种都做法独特,宋朝人到底有多好吃?
其实,与明清相比,宋代农作物的品种并不全面,比如红彤彤的辣椒、蔬菜主食土豆、可以跷二郎腿吃的瓜子等,在宋代都是看不到的。
然而,宋代人“博采天下珍宝,汇天下奇味”,把每个季节能用的食材都装进袋子里,用调味品把菜肴的美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以宋朝王爷张钧设宴款待宾客,仅是名为开胃菜的新鲜果盘,就有甘蔗、石榴、椰子、红柿、青柑、木瓜、甜葡萄、鹅梨饼等。
▲梅子雪糕。图:《清平乐》
宴席正式开始之前,正是雅致交谈的时刻,此时奉上一盘生津润喉的蜜饯果脯是最为合适的。
宋人喜爱蜜饯,尤其喜爱李子。
无论是《清平乐》中宋仁宗引发的“梅花效应”,还是后来的文学作品《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偏爱的姜丝梅,抑或是御宴上精致美丽的雕梅球,这全城人对青梅的喜爱,确实值得一说。
▲ 蜜汁炒梅子。图/梅健
尝过蜜饯开胃菜之后,宋代的吃货们终于迎来了最实在的开胃菜。南宋的都城在临安(今杭州),地处江南,水系发达,海上贸易繁荣。河鲜、海鲜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餐桌上以螃蟹为原料的菜肴有蟹汤、煎蟹、醉蟹、蟹刺身、蟹酿橙子等,作为海鲜刺身爱好者的代表,宋高宗把手洗蟹一道菜推到了美食金字塔的顶端。
▲宋代洗手蒸蟹。图/Flavourful World
所谓手洗蟹,就是在饭前你洗手的时候,厨师把蟹端到你面前,切成块,和咸梅、橙肉、花椒粉拌在一起,白蟹黄的鲜味,将永垂不朽!
另一道美食是美通鱼,专供沿海地区。一眼望去,这“大头娃”浑身黄亮,滑溜溜的,油光发亮。去骨后切成细条,加上姜丝、醋、酱油、盐,鱼肉鲜嫩,吃起来鲜甜,仿佛把餐桌搬到了深海天堂。
宋朝能获得“舌尖上的帝国”的美誉,除了食材的丰富和精致,还有一批宫廷诗人,他们也是美食家。每当提到美食,总能找到相关人物的称谓,比如宋高宗的螃蟹、苏东坡的肉。
宋人把牛羊肉列为上品肉食,猪肉的地位却很尴尬,但经过苏轼“慢火、少水、不柴烟”的精心炖制,才有了东坡肉这一道菜。
五花肉色泽红亮,肥瘦相间,入口即化,成为全国各地人们的最爱。如今浙江的梅菜扣肉、云南的刁梅扣肉,都离不开苏东坡的启蒙。
▲梅菜扣肉。摄影:杨娟图/慧图网
不过,如果回到下酒菜的话题上,最负盛名的称号还是主食。从炒饭、肉饼到水泡饭(用井水浸泡过的米饭)、绿豆粉,宋人“无宴无主食”,每喝一杯酒,至少会换一道菜。中原民间还有一句谚语:“饺子配酒,越喝越有味。”
此习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刚刚吃完一堆下酒硬菜的宋人,就被“困”在盛满香气扑鼻的水果的“饮酒点心”中。
▲“鼓励喝酒的零食”蜜饯果脯。图/梅健
虽然宋朝在饮食方面非常雄心勃勃,但“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宋朝”这样的话题也经常榜上有名。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宋人的食物多以浅盘小碟盛放,一日只有两餐。《东京梦华录》曾这样描述一家酒楼:“到中午,家家酒肆无酒,拉下招牌(打烊)”。
但这一说法并不包括早晚的“点心”和加班审阅奏折时的“饭所”。
琴棋书画、诗词酒茶,宋人的高雅情趣究竟有多独特?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宋代人物图》,其中最有看点的是一幅挂在屏风上的主人画像。要知道,在西方,自画像这个概念是文艺复兴之后才出现的。
相比于绘画本身的优雅,这种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意识或许更为可贵,毕竟所谓的优雅,并非脱离世俗的束缚,而是深入体验市井烟火的韵味。
▲ 极致的优雅,是走出花园,走进市场的修行。摄影:卿建
在宋代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推动下,宋人的雅趣更加浓郁。作为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时期,以牡丹闻名的洛阳,每到花季都会举办“万花会”,整座城市鲜花盛开,犹如五彩缤纷的仙境。
现今日本流行的茶道、插花、香道等,都源自中国。比如现在的拜佛、焚香,原本并不是与祭拜有关,而是宋人在家读书、写诗、待客时的一种小情调。
宋代饮茶之精进,可谓前无古人,如王安石所言:“茶,民之重,如米盐。”从严谨的制茶工艺,到杯中作画的饮茶方式,以及不分阶级的饮茶竞赛,可以说宋代人爱茶,已掌握了饮茶的艺术。
▲宋人饮茶,以闲适、雅致为目的。摄影:卿建
但说到文人仕途中排解情绪的最佳良药,酒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宋人除了常见的以粮食作物酿制的白酒、黄酒外,还加工新鲜水果,研制出清爽甜美的果酒。
▲青梅酒。图/视觉中国
早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曹操与刘备对梅酒论英雄的故事。
但在宋代,这已是使用腌青梅来佐酒,诗人陆游也在文章中提到“青梅蘸盐,酒毕再添”,其实这种新鲜的搭配也源自于季节的调和。
▲加入葡萄酒前的青梅。图/视觉中国
由于梅花具有“独开寒门”的性格,青梅成为早春唯一可以采摘的果实。
当杏、桃、枇杷上市时,这些青果已陪伴文人雅士、食客们喝了多轮酒,初夏时节,以冰水为基酒,配以蜜饯梅子,雪浸青梅酒清爽可口,充满着新鲜的时令气息。
脆青梅一开始吃起来主要是酸涩,但加入酒之后就变得异常芳香,就像人生艰难,但经过一段“人为的成全”,终于有了一种苦涩过后甘甜的美妙滋味。
▲ 成熟变黄的青梅。摄影/梅健
宋代许多诗文都以青梅来形容隐士的闲适安逸生活,陆游以“揉后青梅清香”作为“杯酒闲谈答淡年”的前奏,李清照则以“酒香梅香,恰似人怀抱”来赞美这一天作之合。
这种自然美景与自然风光的结合,给日后江南的饮食习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苏轼的“不欲以青梅酿酒,欲在细雨中看黄梅熟”一语,不仅透露出江南人以青梅酿酒的喜好,而且也影射了梅雨时节的名称,正是因为这个时节也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节。
▲ 江南烟雨。摄影:卿建
所谓烟雨江南,清雅秀丽,大概也包含着宋代饮梅之雅。